新型城镇化网 > 要闻 > 社会 > 浏览文章

春秋假,不是“多放几天假”这么简单

来源:新华网 作者: 日期:2025/10/16 19:27:09
  新华网北京10月15日电 题:春秋假,不是“多放几天假”这么简单  新华网记者 汪亚 俞菀  近日,浙江全省推行“中小学春秋假”引发热议。有人期待带娃错峰出游,也有人发愁“娃放假、我上班”的看护难

  新华网北京10月15日电 题:春秋假,不是“多放几天假”这么简单


  新华网记者 汪亚 俞菀


  近日,浙江全省推行“中小学春秋假”引发热议。有人期待带娃错峰出游,也有人发愁“娃放假、我上班”的看护难题。春秋假怎么放?为何推行?又该如何落地?


  什么是春秋假?


  春秋假是指在春季和秋季学期中,为中小学生增设有别于寒暑假的短假期。


  早在上世纪,农村中小学就有“农忙假”,让孩子帮家里春种秋收。2004年,浙江省杭州市率先实施春秋假,成为全国最早探索的城市之一。今年以来,中央多部门发文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设置春秋假”,多地随之推进。


  浙江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李斌表示,春秋假推行遵循“因地制宜、弹性安排”原则,不搞“一刀切”。各地方案各有亮点,以浙江省为例:


  宁波推行春秋假各3天,春假衔接“五一”,秋假在11月12日至14日,轻松凑出“小长假”;


  嘉兴南湖区推行秋假3天(11月12日至14日),连周末形成5天假期;


  丽水推行春假2至3天衔接“五一”,秋假3天定于11月,初三年级不安排春假;


  金华多地推行秋假集中于11月中下旬,与周末相连,方便家庭错峰出行、参与实践活动……


  浙江省杭州市教育局党组成员、总督学孔永国强调,春秋假并非简单延长假期,而是通过“教学总时长不变、结构调整”,为学生提供阶段性放松与实践机会。


  有了寒暑假,为何还要春秋假?


  一给孩子“松口气”。


  “孩子连续上课易疲劳,效率反而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张冠军认为,将学年拆分为“四季假期”,契合教育规律,能让孩子走出课堂,在自然与社会中实践所学。杭州春蕾中学教师陈丹怡举例:“语文新闻单元设有采访作业,春秋假里孩子能真实走进社会,比课堂模拟收获更多。”


  二给亲子“腾时间”。


  “放春秋假的时候不冷不热,出门玩特别舒服。爸爸妈妈可以利用这个假期带我出门旅行。”浙江省杭州蒋筑英学校学生纪一凡的话,说出了很多家庭的心声。春秋季气候宜人,家长带娃出门可以避开旅游高峰,亲子陪伴的质量“升级”。


  三给社会“添活力”。


  春秋假能分流寒暑假旅游压力,激发家庭错峰出游需求,带动餐饮、住宿、文旅消费。今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9月商务部等九部门发布的《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都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为服务消费“添活力”。


  这些难题待解


  春秋假的初衷虽好,却让一些家长喜忧参半。


  有支持声:这假期太“香”了!孩子学习状态变好。


  不少家长表示,希望学校能配套丰富的研学课程,让假期“玩得有意义”,而不是“在家躺平”。


  也有担忧声:家长要上班,孩子谁来管?


  “最大的问题是‘家长没假’”“政策鼓励,企业层面执行起来很难。”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金山初级中学家长傅女士的话,戳中了无数家庭的痛点。


  杭州市某初中教师也透露,班级近三分之一家长因请假难选择托管,多数学生难有出游机会。此外,城乡研学与托管资源不均、假期前后教学衔接等问题,也需在落地中直面。


  “20多年前与现在的城市化程度不同,山区与城区发展也有差异,政策制定和推行需考虑具体条件,实事求是。”孔永国表示,春秋假的推行并非一蹴而就,将持续倾听意见、完善调整,让假期真正发挥价值。(参与报道:汪菁璐 宋越)


责编: 文墨
TAGS:

免责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或转载,与立场无关,我们力求信息真实、准确,但文章、所示信息、提及内容仅供参考,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等,不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并不代表赞成或反对等任何观点,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2096-2290
期刊试读
新型城镇化

往期期刊

边栏-右边
边栏2-右边
边栏3-右边

郑重声明:新型城镇化网仅提供信息刊登转载功能,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有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及时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19 新型城镇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3993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