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全面提升执法队伍专业素养与服务质效,树立新时代市场监管执法良好形象,内蒙古赤峰阿鲁科尔沁旗市场监督管理局自主启动“执法形象塑造年”活动,以“一条主线”锚定方向、“三个规范”夯实基础,全力打造“四个市监”品牌,推动执法工作向“服务型、精准型、廉洁型”深度转型,为旗域市场秩序稳定与营商环境优化注入强劲动力。

一、锚定“一条主线”,重塑执法服务理念
活动始终以“转变执法方式,突出柔性执法、暖心服务”为主线,将“说理式执法”“首违不罚”“轻微免罚”等举措贯穿执法全过程。针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新业态市场主体,推出“合规指导+风险预警”前置服务,通过发布行业合规指引、开展上门普法宣讲、组织政策解读等形式,提前帮助市场主体规避经营风险;对符合条件的轻微违法行为,坚持“教育优先、处罚为辅”,今年以来已办理“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案件54件,惠及市场主体54家,既守住监管底线,又传递执法温度,让市场主体切实感受到“有温度的监管”。

二、狠抓“三个规范”,筑牢执法行为根基
为实现执法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全局从细节发力,推动“三个规范”落地落细:
(一)规范执法着装:以“外在塑形象、内在强素养”为目标,构建“装备-言行-督查”全链条管理体系。
1. 统一标识装备:确定日常执勤、专项检查、重大活动等场景的着装要求,明确执法服装、肩章、徽章等标识的统一标准,配齐执法记录仪等装备,确保“外观标识一致、执法装备齐全”。定期开展着装规范督查,杜绝“混穿、乱穿、不按规定穿”现象。
2. 细化管理细则:制定《执法着装与仪容仪表管理细则》,同步出台《执法人员文明用语清单》(含检查问候、程序告知、结果反馈等场景话术)与《执法禁忌行为负面清单》(明确禁止态度粗暴、用语不当等10类行为),让执法言行有章可循。
3. 强化培训督查:组织“仪态规范专项培训”,重点开展站姿、坐姿、沟通礼仪等实操训练,确保执法人员仪态端庄;每月随机抽查各执法股站的执法记录仪影像,重点核查规范用语、程序告知、态度文明三项内容,今年以来已抽查记录107条,整改不规范问题23个,推动外在形象与内在素养双提升。

(二)规范执法程序:以“提能力、强监督、促透明”为核心,构建全链条程序管控体系。
1. 强化能力培训:围绕行政检查、处罚、强制全流程,开展“案例教学+模拟演练”式培训,今年已组织执法程序专项培训2场、执法实操演练2次,覆盖人员156人次,重点讲解证据固定、法律适用、文书制作等关键环节,减少程序瑕疵。
2. 健全监督机制:建立“执法督查+专项稽查”双重监督体系,成立执法监督专班,对执法办案中的不作为执法、不严格执法、不公平执法等问题开展常态化稽查,通过抽查执法记录仪影像、核查案件卷宗、回访行政相对人等方式,及时发现执法问题并督促整改。
3. 提升执法透明度:全面落实“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依法公开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检查计划等信息,开通“执法程序查询通道”,方便市场主体随时了解案件办理进度,确保执法全程“可追溯、可监督”。
(三)规范执法标准:严格遵循“合理行政、过罚相当”原则,以“文本标准化、审查全覆盖、服务一体化”推动执法公平与温度并重。
1. 完善标准文本: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领域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规定》,系统编印两类核心文本——《行政执法文书范本》(涵盖检查笔录、处罚决定书等20余项常用文书,明确填写规范与逻辑要求)与《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示范文本》(按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领域分类,标注不同违法情节对应的裁量幅度),让执法有“范本”可依、有“尺度”可量。
2. 严格案件审查:全面推行“案件百分百会审制度”,成立由法制、业务骨干组成的会审小组,对所有行政处罚案件从证据合法性、法律适用准确性、裁量合理性等维度逐一审核,今年以来已会审案件163件,纠正裁量偏差问题35个,确保“同案同标、公平公正”。
3. 优化柔性机制:细化“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案件办理机制,明确适用情形、办理时限、反馈方式;创新建立“案件康复式回访机制”,对被处罚市场主体开展1-2次跟踪回访,通过指导合规经营、解答政策疑问,帮助其快速恢复正常经营,已回访企业58家,整改合规率达100%,真正实现“惩戒与教育结合、监管与服务并重”。
三、打造“四个市监”,凝聚队伍精神内核
围绕“铸魂、强基、担当、守正”目标,全局以“四个市监”建设为抓手,强化队伍凝聚力与战斗力:
(一)打造“红色市监”,筑牢党建引领根基:以政治引领为首要方向,紧扣“党建+执法”深度融合核心,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1. 推动业务融合:将党建工作嵌入日常监管与执法全流程,紧扣“服务+监管”“服务+执法”理念,开展服务惠民生活动,在食品安全检查、特种设备排查等专项行动中成立“党员执法先锋队”,让党员带头冲在一线、服务在前。年初以来开展“你点我检”服务惠民生活动4场次,获锦旗4面。
2. 丰富主题活动:结合重要节点开展特色主题党日活动,以“七一”建党节为契机,举办线上红色主题知识竞赛(涵盖党史、市场监管法规等内容)和“党建引领强本领以案为鉴守初心行风建设大家谈活动,组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重温入党誓词;组织观看阅兵式、开展健步走等文体活动,今年已组织活动9场,有效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3. 强化文化建设:打造“红色市监文化墙”,展示党员执法标兵事迹、党建与执法融合成果,推动“党建引领、执法为民”理念入脑入心,确保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有效发挥。
(二)打造“法治市监”,提升专业执法能力:以“学用结合、监督闭环”为路径,全面提升执法队伍法治素养与执法规范性。
1. 深化思想引领: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要求相结合,结合阿鲁科尔沁旗市场监管实际,制定覆盖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的“年度法律法规学习计划”,明确每月学习主题、季度学习目标,确保学习针对性与系统性。
2. 创新学习形式:通过“专题培训+案例研讨+法律知识竞赛”三维模式开展学习,结合规范执法程序组织法律知识专项培训,选取典型案例开展“以案释法”研讨,举办法律知识竞赛,以赛促学提升学习实效,今年已开展专题培训2场、案例研讨3次,执法人员法律素养显著提升。
3. 健全监督闭环:建立“日常监督+专项检查+案件评查”三位一体执法监督机制,执法监督专班每月开展执法行为日常巡查,每季度针对重点领域开展执法专项检查,每半年组织一次案件评查,及时发现并纠正违法违规执法行为,确保执法权力依法正确行使。
(三)打造“实干市监”,强化担当履职效能:以“明责、激励、务实”为导向,推动执法工作见行见效。
1. 健全激励机制:明确全员岗位职责与工作任务,建立科学绩效考核体系,将工作业绩与评先评优、职务晋升直接挂钩;出台并完善《阿鲁科尔沁旗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务员职级晋升管理办法及说明》(试行)和《阿鲁科尔沁旗市场监督管理局事业单位人员职称聘任管理办法及说明》(试行),打破“平均主义”,激发队伍干事热情。
2. 深化一线调研:鼓励执法人员深入企业、市场、商户等一线开展实地调研,聚焦市场主体经营困难、监管痛点堵点,制定针对性监管措施与服务方案,让执法更贴合实际需求。
3. 聚焦主责攻坚:紧盯“三品一特”(食品、药品、工业产品和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侵权假冒问题出重拳整治,今年以来已开展专项行动4次,查处假冒伪劣、商标侵权等案件3起,罚没款9.08万元;同步通过“3·15”消费者权益日、专题普法宣传等活动,提升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营造“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监管发力”的共治氛围。
(四)打造“清廉市监”,守牢廉洁底线:以“教育筑基、严查立规、文化润心”为路径,构建全周期廉洁防控体系。
1. 深化主题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为契机,开展“多角度、全覆盖”廉政教育——组织党纪法规专题学习、观看违法违纪警示教育片、参观旗廉政警示教育基地,今年已开展集中学习11场,查找党员廉政风险点116个,制定整改措施116个,有效筑牢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的思想防线。
2. 严抓纪律查处:结合《市场监管执法行为规范》及“八严禁、十不得”禁止性规定,针对执法人员开展“违规吃喝”谈心谈话,组织签订《规范执法承诺书》和《廉洁自律承诺书》,建立健全违纪违法行为查处机制,对执法人员“吃拿卡要”“选择性执法”等问题坚持零容忍,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维护队伍纯洁性。
3. 厚植廉洁文化:加强家风家教宣传教育,通过“我的家风故事”征文等活动,营造崇廉拒腐氛围;创新制作廉政专题小视频,以短视频形式推动廉政教育入心入脑;建立“年度双警示”机制,年初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年终开展廉政警示讲座,结合日常党风廉政教育强化引导,厚植风清气正的工作土壤。
四、深化成果运用,推动长效常治
下一步,阿鲁科尔沁旗市场监督管理局将以“执法形象塑造年”活动为起点,紧扣“一主线三规范”核心框架,围绕“四个市监”建设目标持续发力,推动执法形象与服务效能双提升。
1. 以制度固化促长效:将活动中形成的《执法着装与仪容仪表管理细则》《行政执法文书范本》《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示范文本》等制度固化为长效机制,针对“三品一特”领域制定更精准的监管服务清单,把“首违不罚、轻微免罚”“康复式回访”等柔性举措与日常执法深度绑定,切实将规范成果转化为守护民生安全、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效。
2. 以能力提升破新题:围绕新业态、新领域监管需求,新增“网络市场监管”“知识产权保护”等专题培训,联合法院、检察院开展“执法与司法衔接”案例研讨,同步优化绩效考核指标,将“一线调研成效”“群众满意度”纳入核心评价维度,推动队伍从“会执法”向“善执法、优服务”转型。
3. 以监督优化强保障:构建“线上+线下”立体监督网,线上依托执法记录仪定期抽查机制,同步公开投诉举报电话,确保群众诉求及时落地;线下定期邀请人大代表、企业代表、商户代表组成评议组,通过“跟随执法、查阅卷宗、座谈反馈”方式开展执法监督评议,现场指出程序、用语等方面不足。同时拓宽廉政教育形式,结合日常执法场景,设置“廉政文化角”展示廉洁标语与教育海报,持续巩固风清气正的执法环境,全力打造让群众放心、让企业满意的市场监管铁军。
免责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或转载,与立场无关,我们力求信息真实、准确,但文章、所示信息、提及内容仅供参考,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等,不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并不代表赞成或反对等任何观点,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