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网 > 科教 > 区域 > 浏览文章

河南新型城镇化绘就中原城乡融合新画卷步入“提质”新阶段

来源:新型城镇化网 作者: 日期:2025/10/01 19:48:57
网络配图“十四五”以来,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升至59.22%,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持续缩小,四年间新增城镇常住人口287万。数字背后,是发展理念的深刻转变—

00.png

网络配图

“十四五”以来,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升至59.22%,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持续缩小,四年间新增城镇常住人口287万。数字背后,是发展理念的深刻转变——从追求速度规模转向注重质量内涵,核心正是“以人为本”。河南的城镇化实践,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聚焦于人的安居、乐业、保障与发展,迈入全面提质的新阶段。

户籍破冰与服务均等,筑牢“留得下”的根基

让更多人愿意来、留得住,关键在于破除制度壁垒,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河南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基本实现全省“零门槛”落户,并特别注重放宽郑州中心城区落户条件。与之配套的居住证制度已累计发放超580万张,成为非户籍常住人口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凭证。

就业是民生之本。“十四五”以来,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75万人,提前完成规划目标,健全的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发挥了关键作用。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已达95%,基本医疗保险迈向应保尽保,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为城乡居民,特别是新市民提供了坚实的风险屏障。

“一主两副”格局成型,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

河南的城镇化绝非“摊大饼”,而是着力构建“一主两副、一圈四区、多点支撑”的协调发展格局。

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龙头作用日益凸显,经济总量连跨千亿台阶,首位度不断提升,人口吸纳能力强劲。以郑州为核心的都市圈建设步入快车道,规划体系日益完善。郑开城际铁路贯通、125项高频政务“双城通办”、“郑好办”与兄弟城市政务平台互联互通,标志着都市圈“同城化”生活正在照进现实。这片占全省15.6%国土面积的土地,集聚了全省近30%的人口和近40%的经济总量,已成为河南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前沿。

洛阳、南阳两个副中心城市则肩负起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重任。百万吨乙烯等重大项目的推进,为洛阳注入强劲动能;对洛阳、南阳、商丘、安阳等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支持,有效提升了豫西、豫南、豫东、豫北四大城镇协同区的人口吸纳和产业承载能力,形成了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

城市更新与县域崛起,提升“承得住”的能力

城镇不仅要吸引人,更要能承载人、滋养人。河南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直面群众急难愁盼。

“十四五”以来,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惠及174万户居民,棚改安置房、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建设筹集解决了大量家庭的住房难题。地下管网改造超1.6万公里,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实现省域原生垃圾“零填埋”,新增供暖面积1亿平方米,这些“里子”工程显著提升了城市运行效率和宜居度。

县域是城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深化“三项改革”,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县域经济活力迸发。2024年,全省102个县(市)以占全省58.7%的GDP和67.6%的常住人口,成为全省发展的坚实支撑。15个国家级、66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总产值达9800亿元,吸纳就业超95万人,实现了产业培育与人口集聚的良性互动。

城乡融合深化,共享发展成果

城镇化的最终目标不是城乡割裂,而是融合发展。河南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持续缩小至1.97,反映出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城乡。

许昌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探索,在农村土地入市、产权抵押等领域先行先试,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积累了经验。基础设施加快向乡村延伸,行政村硬化路、5G网络、快递网点全覆盖,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4%。公共服务也更加普惠,县域医共体建设、城乡统一的社保医保制度、村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让城乡居民享有更加均等的发展机会。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随迁子女教育保障,通过“两为主、两纳入”等原则,全省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93.73万人中,94.13%在公办学校就读,体现了社会公平的温度。

河南的新型城镇化之路,是一条紧紧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而展开的提质之路。它通过制度创新优化人口布局,通过区域协调培育增长极,通过城市更新和县域崛起增强承载能力,最终目标是打破城乡壁垒,实现要素自由流动、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河南正以更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注入磅礴动力,绘就一幅城乡共荣、人民幸福的中原新画卷。

 

责编: 张翱麟
TAGS:

免责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或转载,与立场无关,我们力求信息真实、准确,但文章、所示信息、提及内容仅供参考,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等,不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并不代表赞成或反对等任何观点,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2096-2290
期刊试读
新型城镇化

往期期刊

边栏-右边
边栏2-右边
边栏3-右边

郑重声明:新型城镇化网仅提供信息刊登转载功能,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有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及时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19 新型城镇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3993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