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网 > 要闻 > 社会 > 浏览文章

新型城镇化按下“快进键”,乡镇村庄迎来“蝶变”新机遇

来源:新型城镇化网 作者: 日期:2025/10/01 19:47:11
网络配图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深入实施,一幅以人为核心、城乡融合发展的宏伟蓝图正徐徐展开。与过去资源单向流向大城市不同,本轮新型城镇化将目光精准投向了广袤的乡镇与村庄,为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

00.png

网络配图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深入实施,一幅以人为核心、城乡融合发展的宏伟蓝图正徐徐展开。与过去资源单向流向大城市不同,本轮新型城镇化将目光精准投向了广袤的乡镇与村庄,为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专家指出,这意味着中国城镇化进程正从“城市的城镇化”转向“城乡的城镇化”,乡村振兴与城市发展将比翼齐飞。

“跟跑”到“并跑”,乡镇发展迎来多重利好

新型城镇化的政策导向,正为乡镇和村庄注入强劲动能,主要体现在产业落户的机遇基础设施升级的机遇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机遇生态与文化价值实现的机遇

“劳动力输出地”到“产业承接地”产业落户的机遇

过去,乡村青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如今,政策鼓励城市产业向县域梯度转移,支持乡镇发展特色产业、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这意味着,乡镇有了将本地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可能,农民可以实现“家门口就业”,缓解农村空心化问题。

“末梢”变“节点”基础设施升级的机遇

随着“四好农村路”、数字乡村、城乡供水一体化等工程的推进,乡镇和村庄的基础设施正迎来全面升级。特别是高速互联网的普及,打破了地理隔阂,使偏远的村庄也能融入全国乃至全球大市场,为电商直播、远程服务等新业态提供了土壤。

共享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机遇

政策着力推动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社会事业向乡村延伸。通过建立城乡教育共同体、医联体等方式,让农村孩子能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让村民看病更方便。公共服务的提升,是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回乡的关键,也是提升农民幸福感的核心。

“绿水青山”变现“金山银山”生态与文化价值实现的机遇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乡镇独有的良好生态、田园风光和乡土文化不再是“沉睡的资产”。政策鼓励发展生态旅游、康养产业、文创产业,使乡村的生态和文化价值得以市场化、资本化,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

如何抓住机遇,实现高质量“蝶变”?

面对重大机遇,乡镇和村庄应如何主动作为,避免“有投入无发展”的困境?专家和成功地区的实践指出了几条关键路径

坚持规划先行,突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切忌盲目模仿、千村一面。每个乡镇、村庄都需科学评估自身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制定差异化的发展规划。是适合发展精品农业,还是民宿旅游?是承接特定制造业,还是打造文化IP?精准定位是成功的第一步。

推动“产城融合”,打造宜居宜业的县域副中心

重点镇、中心镇应超越简单的“居住区”功能,努力发展成为服务周边村庄的区域中心。要完善产业园区、商业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让农民不仅能在此就业,还能享受与城市媲美的生活品质,实现人口和产业的集聚效应。

深化改革,激活土地、资金、人才三大要素

灵活运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政策,为产业发展腾出空间。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创新投融资模式,同时管好用好财政专项资金。大力实施“归雁工程”,吸引大学生、退役军人、企业家等返乡创业兴业,并培育本土种养能手、能工巧匠。

守护乡韵乡魂,实现“有内涵的增长”

发展不能以牺牲乡村的魂为代价。要保护好古村落、传统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化设施建设中融入乡土元素,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才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永久魅力所在。

新型城镇化不是让乡村凋零,而是让其重生;不是让所有乡村都变成城市,而是让乡村成为现代化图景中独具特色的美好家园。这场深刻的变革,正在重新定义“城”与“乡”的关系。对于广大的乡镇和村庄而言,机遇之门已经打开,关键在于能否以创新的思维、务实的态度,走出一条各具特色的振兴之路,共同谱写城乡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责编: 张翱麟
TAGS:

免责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或转载,与立场无关,我们力求信息真实、准确,但文章、所示信息、提及内容仅供参考,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等,不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并不代表赞成或反对等任何观点,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2096-2290
期刊试读
新型城镇化

往期期刊

边栏-右边
边栏2-右边
边栏3-右边

郑重声明:新型城镇化网仅提供信息刊登转载功能,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有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及时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19 新型城镇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39932号-3